- 發表時間:2018-03-10 10:13:14
- 瀏覽量:
都說互聯網圈有三大高潮: 支付寶有新版本,百度有新丑聞,微信有新功能。 可以肯定的是,24 號「微信指數」的微信指數一定很高。
微信指數的推出并不意外。
BAT 的另外兩家都有各自的指數產品,百度指數早在 2006 年就推出了 1.0 Beta 版,現在仍然被廣泛使用,阿里家的淘寶指數于 2011 年年底上線,但后來由于「多個數據產品并行,且統計口徑不一」在 16 年 3 月下線。所以已經有 8.89 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,現在才開放指數功能,已經算是后知后覺了。
目前版本的微信指數在功能上乏善可陳。小優注意到的是以下幾點:
一、數據來源
根據微信官方公眾賬號「微信派」的說法,影響某關鍵詞微信指數的是這樣兩個因素:搜索和瀏覽行為數據。搜索不必多提,但瀏覽行為數據就非常模糊了,在微信上的瀏覽行為大致發生在以下幾個場景:
1. 搜索框直接搜索關鍵詞,然后瀏覽相關文章(不只是公眾號);
2. 朋友圈瀏覽各類文章;
3. 訂閱公眾號推送文章;
4. 在聊天會話內打開朋友發的文章;
小優暫且猜測不同的打開方式在計算權重上會有不同,另外考慮到用戶隱私及數據有效性問題,微信肯定不會使用用戶聊天時發送的詞頻統計作為因素。
二、入口藏的有點深!
找不到微信指數入口的朋友們,讓小優告訴你如何找到微信指數入口。
小優猜想這是試水階段,后期根據需求應該會設置便捷入口。
還有一種更直接的方式:在微信客戶端最上方的搜索窗口,搜索“xx微信指數”或“微信指數xx”,點擊下方“搜一搜”,也可獲得某一詞語的指數變化情況。
三、運營人員新必備工具!
對自媒體從業者來說,用微信指數來判斷熱點是否真的熱是非常重要的評估方式。微信指數目前提供的 7、30、90 天查詢周期,就是在把重點放在中短期 keyword 的追蹤上。
對運營人員來說,這個應用起來玩法就很多了,細化到標題里你究竟要用什么俏皮話都可以有數據參照。
這也就標志著學會使用微信指數,將是所有新媒體運營的必備技能。當然,你也需要了解足夠多的關鍵詞,并且對數據足夠敏感。
四、微信指數優化師?
至于會不會很快涌現出馮大輝所說的 WEO(微信搜索優化),小優個人是存疑的。微信上能通過搜索鏈接到的內容,并不像搜索引擎和應用商店一樣,有著非常直觀的商業價值體現,而僅僅為了提升微信指數的話就本末倒置了,難道寄希望有只看微信指數就投錢的投資人嗎?
所以小優的判斷是,優化微信搜索的方法會陸續產生,但僅僅是作為營銷人員的一項額外技能。
五、微信指數取代百度指數?
小優想說的是,微信指數熱點都是小優所謂的自媒體人盲目跟風炒上去的,如果這群人合伙【炒明天是馬化騰生日,轉發就QQ變六個太陽】也能上熱點,大家信不信?
就好比咪蒙指數這么高小優是不信的,一搜果然,全是開涮、批判咪蒙的,大半指數應該都是由這群人貢獻的。
比如,咪蒙17號極高,原因是16號推送了助理月薪5萬被批判了一番。
這也是小優覺得微信指數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,趨勢也不能盡信。
它的算法實現跟閱讀量、轉發量、詞語出現次數是絕對脫不了干系,只要有一個公眾號蹭熱點,用戶點擊一次,指數就會出現偏移,所以這只能證明某一個詞火。
而百度作為一個搜索引擎,指數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占據一定的權重不細說。